潘霍華《誰是昔在今在的基督》 (朋霍費爾.第一亞當與第二亞當,王彤、朱雁冰譯)
引論 摘要筆記
一、基督論問題之由來
1、對基督的論說同時也是沉默,因為談論的是聖言,聖言必需被宣揚,因為Logos不是人能完全表述的,人也是藉著聖經-上帝之言的啟示認識基督,故在上帝之言中談論基督,人同時也是沉默的。教會在適當沉默中所作適當言說,正是對基督的傳揚
2、基督本身就是言說,就是Logos, 基督論=Christology=Logology=道論。
(1)Logos是位格,是人,不是理念 (2)基督論的本質是超越性,但此超越性是前提,而非待證的對象,因此基督論應在教會內理解
3、人的Logos具有將理解對象分門別類,定義、掌握本質的能力,但基督Logos是成為人的Logos,是對立Logos,具有獨立的位格,不是一種理念的對立Logos或客觀實在,因此無法以人Logos的分類系統歸類分析掌握其本質,不屬於自然科學領域的"如何"、因果關係"這種在給定假設前提下的研究範疇,亦不能以黑格爾的正反合辯證法研究。我們只能以"誰"問題出發,這Logos的Dasein正是人Logos的極限
4、只有從上帝出發,人才能知道他是誰。詢問"誰"問題,即是詢問其超越性,詢問一個超越性的實存,一個異於自身存在的存在,這種試圖連結兩者存有間的詢問,同時亦是對自身存在的詢問,將自身Logos推到極限,人自身存在無法自己回答誰問題,因為實存無法擺脫自身。
5、人即使詢問"誰"問題,仍是在墮落亞當下的狀態下所發問,思考仍是"如何存在"。我們必須如此詢問但卻無法作到,唯有被詢問者自我啟示才有可能,因此能夠提問的是在教會內,因為上帝彰顯基督Logos,人們已經知道"他是誰"--知道"他是誰",才能詢問"他是誰
6、"你是誰"的詢問題危險的,因為對象是復活的主,審判的主,當詢問他時,祂將問題反問我們,表示我們與他相遇,表示"你是誰"問題真正表述了出來,而不是問出假的"誰"問題。假的誰問題是人審判耶穌的提問(彼拉多),得到的是耶穌沉默的回應,是殺死耶穌的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