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ilva, David A. Perserverance in Gratitude: a Socio-Rhetorical Commentary on the Epist
Hebrews 9:1-10:18
希伯來書的這段經文描述了地上和天上的敬拜以及基督獻祭的血潔淨了罪,其實在8:1-6 就提到了大祭司耶穌在被高舉後在天上的祭司事工。而第9章則更詳細描述了舊約中的獻祭禮儀,並以基督與之對比。DeSilva在這段釋義的Overview提到一個很有意思的觀點:
他說在這些章節中提到基督的死、復活升天、在天上的儀式敬拜、未日再臨這些事件(event),不是基督教教條,事實上這些事件的描述是超越人類經驗領域的,雖然基督的死、復活是被許多人見證的,但基督在天上的敬拜與未日再臨則是沒有被見證的,聽眾只能透過文本描述中去"見證"這個戲劇,他引用Nelson的說法--"敬拜儀式,尤其是獻祭,可被視為是戲劇(drama),這戲劇目的不僅是對全宇宙人類帶來影響並且對參與者與社會帶來影響。"(Nelson, Richard D. Raising Up a Faithful Priest. p71),因此我們應注意文本中描述的戲劇對聽眾帶來的影響與修辭的效果。
他認為雖然基督的獻祭是無法重複的,但是透過對儀式的紀念、回想,可以讓儀式的果效再一次展開,而9:11-10:18這段經文能讓聽眾再次經驗罪的潔淨,在通往至聖所的障礙能被移開,成聖,接近活的上帝。儀式的描寫的解讀同時也激厲聽眾接受獻身呼召(altar call)--持守信仰與投入信仰群體建造的活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