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伯來書四章1-11節是段不易理解的經文,剛開始看時真的是霧剎剎,一下舊約人物的安息,一下上帝的安息,一下耶穌的安息…繞來繞去的,頭腦跟眼睛都打結了。今天一邊看一邊查了些資料,George Knight在《探索希伯來書》一書中提出簡潔有力的歸納,幫助我們掌握這段大致上的精神他把第三、四章中的安息歸納為三類:

1、預表(type):迦南地的安息 -- 約書亞領以色列人進入迦南地並安頓 -->4章第3、5、8節

2、原形(archetype):上帝在創造第七日設立的安息,是一切安息的原型,最理想的安息。-->4章第4節

3、實體(antitype):在基督裡的安息,是當基督再臨時在天國裡終極的安息-->第8、10節

    舊約裡以色列人進入迦南地,是作為耶穌基督安息的預表,耶穌帶來在天國的安息是終極、最美好的,而「安息日的安息」(sabbatismos,第9 節)為我們「存留」,「安息日的安息」--也就是上帝所設立安息日的安息,作者創造了這個字,連結了舊約及新約,表達「天國就像上帝創造安息日的安息」,天國裡終極的安息是安息日原形的實現。

    對於信徒而言,我們是生活在這世上,並且基督已帶來十字架的救恩,所以基督裡的安息是我們「已經」可以經驗的,但是「尚未」圓滿。

     這段還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矛盾(辨證),就是第10節「因為進入安息的,乃是歇了自己的工(labors),第11節卻說:「所以我們務必竭力進入那安 息…」,所以人既要停下自己的所作(human's labors),卻又要努力去作(be faith to God)--「人必須停止努力,但又務必努力」("務必"在原文意思是盡自己一切努力)才能進入安息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sal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